第2248章 位置不同-《大唐之最强皇太孙》

    其实拜占庭帝国的人怎么也没有想到,明明他们是处于次要位置,大唐帝国的主要敌人应该是阿拉伯帝国的人。

    那么在大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人打仗的时候,他们就可以有喘气之机,甚至能够反攻收回自己的领土。

    可现如今的情况完全不是这样,好像他们才成为主要敌人,这也是最近才得出来的一个道理。

    拜占庭帝国的朝廷也不是永远不进步的,他们也开始打探这是怎么回事?毕竟之前大唐帝国是两国同时出击。两国同时在进行战争,现在为什么阿拉伯帝国那边熄火这么长时间了,专门逮着我们打呢?难道我们之间有那么大的仇恨吗?

    仔细研究一下,发现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也没有占领大唐帝国的土地,也没有让他们的精锐军队损失在这里,我们跟大唐帝国之间纯粹是因为他们皇太孙殿下认为我们有威胁了,有威胁到大唐帝国的能力。所以就对我们开始了战争,这简直就是无妄之灾。

    经过他们的研究才发现,阿拉伯帝国的那群人只是一群蝗虫,有能力的时候就对周围进行抢劫,没有能力的时候就缩在自己的国土上,甚至开始往尼罗河畔迁移这些人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现在已经是发展不起多大的攻势了,所以大唐帝国把主要进攻对象转到了拜占庭帝国身上。这也就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谁有威胁打谁,没有威胁的先放着。

    而且在三国陷入混战的时候,阿拉伯帝国是真的没有能力站起来了,这也是拜占庭帝国调查的一个事实。本国国内各地都有农民起义,按照他们的说法,如果要是能够和大唐帝国缔结和平协议,那么就把巴士拉以北的地区全部让给大唐帝国。

    这几乎已经是在自己的身上割了一大块肉,甚至是把主要的地区都让给了大唐帝国,阿拉伯帝国现在已经不能够称之为帝国了,他们的土地没有那么大,而且在被打击的过程当中,帝国军事力量60%都已经消失了,虽然现在还有足够多的军队,但是看看这些军队的战斗力跟最强时期的军队比起来,顶多也就是拥有30%的战斗力。

    这种情况下,不要说去跟大唐帝国一争高低,即便是你能够保证自己的力量,那已经是相当不容易的事儿了,国内各路的起义大军已经是让阿拉伯帝国快直不起腰了。大唐帝国就算是不来找你的事,恐怕他们也无法维持下去。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唐帝国对于阿拉伯帝国的战争仅仅是维持着最低程度的一种惩罚,并没有让战争停下来,让整个国家还处于战争威胁的边缘,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考虑到有大唐帝国的因素,有这样的成果就已经够了。至于说真正开始战争,现在大唐帝国并没有这个计划。

    大唐帝国的计划都在拜占庭帝国的身上,因为拜占庭帝国同样属于战败,国家各种物资储备已经降到了最低。但是拜占庭帝国并没有真正的和大唐联合起来,也没有任何真正想认输的意思,而是在全国各地继续推行反抗文化。并且从西方各国弄来了比较多的战略资源,全部都用在了抵抗大唐帝国的身上。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熊猫接连批准了对拜占庭帝国的作战计划,而且还要求目前在前线的各位将军抓紧时间把这个计划付诸实践,拜占庭帝国的发展速度不慢,我们也没有那么多功夫让他们继续发展。所以在后续军队陆续到达之后,我们的作战计划要立刻落实到实处。

    此刻根据上面的意思,拜占庭帝国国内也有了自己的动作,他们也在长安城安排了不少的间谍,那些人已经打探清楚了,无论我们如何做,这场战争都是不可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得先下手为强,把大唐帝国在东部地区的各路兵站都给拔掉。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最近两三个月的时间里大唐帝国在拜占庭帝国土地上的各路兵站接连遭受到拜占庭帝国境内强盗的攻击,这些人其实根本就不能算是强盗,大部分都是拜占庭帝国的普通士兵脱掉了衣服之后也就变成了野外的强盗。

    当我们的人把这些人给抓起来之后,摁在拜占庭帝国,外交官员的面前,那些外交官员依然不承认这件事情。既然是这样的话,那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在李成义的命令之下,大唐帝国兵分三路开始对拜占庭帝国展开最后一击。

    这一次战争的结果绝不以攻占多少城市为算,按照熊猫的作战要求,要将拜占庭帝国的有生力量消灭70%以上,剩下的30%将会成为我们统治当地的帮手,不管死多少人都要达到这个作战目标,要把拜占庭帝国直起来的腰直接给他打断。

    其实在以往作战的时候,李成义一直都是这样的要求,他认为拜占庭帝国的人看得长远,是一个非常有理想的民族,跟我们以前所征服的民族完全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是你还用以前那种方式,恐怕将来会吃亏的。

    李成义的意见提出来之后,满朝文武都不赞成,在他们看来李成义有点高看拜占庭帝国了,无非也是一个昔日辉煌的国家而已。在我们大唐军队的手下,这种国家战败的有点儿多了,没有必要对他们区别对待,用以往的方式就。如果要是用另外的方式的话,那还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对我们大唐帝国来说完全没有必要。

    也就是国内的这帮人,导致李成义的提议直接就胎死腹中,想想当年李成义提出来的时候,如果要是我们都能够听他的,没准现在有些事情会过得很好,也不需要大动干戈的教育,这个国家仅仅是在某些方面稍微动一下,就能够让整个国家苦半年了。